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
欢迎来到江苏嘉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官网!

咨询服务热线:181 0659 9575

详细内容

透明质酸钠原料大降价?

   据知情人士爆料,今日,某化妆品原料公司销售人员在社群里发布了一则3种功效原料打折的消息引发争议,不少行业人士表示,“抛开品质谈价格是耍流氓”。

行业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应?映射出原料市场的哪些问题?

 

功效原料打折卖

   疫情下,部分化妆品原料涨声一片,甚至库存告急。

   在此时,如果有人打折出售功效原料,业内人士也未必会买账。

   该销售人员发布的价格均低于市场低价。如α-熊果苷,800/公斤,都已经算是市场低价。600/公斤无疑是更进一步的降维打击。

 

   另据了解,同样分子量的透明质酸钠,对比其他原料企业的报价,上述价格便宜6倍。

 

   某上海化妆品原料商表示,“目前中国在合成原料方面的实力,还是非常强的。要知道中国是全球医药中间体制造大国,另一个则是印度。所以透明质酸钠、熊果苷这类原料价格低也可以理解。”他同时指出,“当然,这是要在品质可控的情况下。”

   因此,对于此价格,不少行业人士有所疑虑,“是清仓吗”“低价保真吗”。也有人表示,“打价格战也不是这样打的”“最近有不少工厂用东西(原料)出问题”“要么资料也发,含量也发,厂家也发”......

 

价格不是首要因素

根据公开资料,这三种原料中,谷胱甘肽、α-熊果苷两种原料都是比较常用的美白成分,透明质酸钠则是业内公认的天然保湿剂,广泛用于化妆品行业。

既然低价功效原料十分普遍,为何上述公司的行为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?这或许是因为行业对原料安全和品质的敏感度达到了一个巅峰。

 

自《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》设立化妆品原料安全信息报送制度后,企业统一填报原料安全信息,生成原料报送码。

如此一来,原料质量安全有据可查,来源透明、可追溯,不仅是原料企业,代工厂作为中间环节,也被戴上了紧箍咒。

在新条例的背景下,也能明显感受到监管部门对原料市场的监管收紧。近日,福建漳州某化妆品公司因使用过期原料生产植护婴儿润肤霜,被罚没116.35万元。今年75日,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公布一则“生产销售非法添加禁用原料的化妆品案”,执法部门查获非法添加的化妆品原料达1500公斤及成品1000余箱,涉案3500余万元。

不完全统计,仅2022年,国家药监局就已公布了22批次检出禁用原料的化妆品。据媒体公开报道因违禁添加而被处罚的企业有5家,其中有两家相关企业被立案调查并移送公安机关。

因此,在种种震慑下,如果明显不符合市场价格规律,行业自然会提高警惕。

当下,有相当一部分功效原料的含量,活性有效成分,尚没有统一的测试方法和鉴定方法。化妆品生产厂家,在使用功效原料时,不会只是单一考虑价格因素,而是更看重对功效厂家研究背景,研发深度和实力口碑等因素。

 

  

原料一分钱一分货

对于功效原料来说,纯度越高当然越好,意味着杂质低,干扰少。但是,把原料的纯度从98%提高到99.99%,是很难的,或者成本很高,不少小公司没有时间、经费去做这样的研究和探索,所以只能生产一些产品不太好的劣质原料。

而一旦使用纯度不高的功效原料,往往也伴随风险。在化妆品引入未知成分的杂质,使得重金属、污染物超标,将导致过敏。

原料不稳定,还将影响产品的稳定性,使得产品功效不达标,进而影响产品备案。而如果产品问题出现在销售阶段,质量风险将更大。

 

国产高功效原料任重道远 

国内化妆品原料研发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,企业投入有限,原料品质水平有限,这样的现实基础也导致低价原料盛行。

“新政实施后,原料乱象已经少很多了。”但是也不乏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,企业铤而走险。

  所以说,低价原料引发争议的本质,还是因为原料注水、原料造假、违禁添加等让品牌、工厂防不胜防。而无论是从产业的发展来看,还是站在监管的角度,国产原料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。